学术报告

【太阳城娱乐】南开大学蔡康研究员来院交流

发布时间:2024-11-21
浏览次数:
来源: 管理员


20241116日上午,应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邀请,南开大学蔡康研究员在220会议室进行了一场题为生物大分子功能材料的学术报告。本次报告由执行院长徐元清主持。

在报告中,蔡康展示了其团队在人工大环受体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,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。报告重点介绍了一类新型手性共轭大环受体,这些受体具备前所未有的超强分子识别能力,远超现有合成大环受体的结合强度。目前,人工合成大环受体的结合能力普遍低于106 M-1,与生物识别体系相差甚远,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超分子化学的应用。然而,他们团队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新策略,通过联苯和联萘衍生物的碳碳键偶联反应,成功构筑了具有管状深腔的手性共轭大环。该类大环受体不仅具有优异的荧光和圆偏振发光特性,还展示了出色的分子识别能力。具体而言,这些新型大环受体表现出以下显著特性:首先,它们对一系列疏水性客体的1:1识别强度高达1091013 M-1,接近生物体系中常见的biotin/avidin和葫芦脲的识别强度;其次,手性大环C[4]BINOL能够对一些对映体小分子客体表现出极高的选择性,R/S选择性高达18.7;此外,对于平面单电荷客体,这些大环受体能够展示类似于CB[8]1:2识别性质,结合亲和力高达1017 M-1。利用这些大环受体超强的结合力和水相识别特性,研究团队进一步探索了其在药物拮抗、生物分子传感检测和圆偏振发光等领域的应用,展现了该类材料在生物医学及传感技术中的广阔前景。

报告人简介: 蔡康,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特聘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、独立课题组组长(PI),国家四青人才。分别于2011年和2016年从北京大学获得本科和博士学位;20162020年在美国西北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。2021年初加入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开展独立研究工作,主要研究方向为:开发新型手性超分子主体并探索它们的手性识别、分离、发光和生物医用功能。已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多篇,其中(共同)第一/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6篇,包括Nat. Rev. Chem.1)、J. Am. Chem. Soc.7)、Angew. Chem. Int. Ed.5)、Nat. Commun.1)、Chem2)、Chem. Sci.2)等。